善小
文章作者:六点
自三国时便有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之说,后来几经流传,民间也说成“不以恶小而为之,不以善小而不为”。
近日,在石家庄新闻网有这样一则标题“房客夫妇悉心照料房东老人11年 老人赠房子报恩”。据悉,大连农民侯秉柱单身一人过日子,在邻居们看来,他生活能力欠缺,还体弱多病,看起来就像个流浪汉。1999年,来自黑龙江的于水、胡文华夫妇带着孩子租住在侯秉柱的一间屋子里,发现他这个状态后,对其悉心照料,让侯秉柱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。10多年过去了,侯秉柱一直在思考怎么报答这对好心夫妇,最终,他决定自己将来去世后将房子赠给他们。
一个人行善如果有目的性,那所做的善事也就不能称为善事了。就拿新闻中的内容做个例子,比如于水夫妇在帮助老汉之前,已经有了想得到老汉房子的私心,那么两夫妇所 付出的所有关心和帮助都是假的,即便没有恶意但一样不能称其为行善。换个角度再来看看,有谁会愿意拿出11年的时间来换取一个可能不会出现的结果呢?所以如果有人会用“私心”看待此新闻的话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必须要借助一些材料打击一下心怀鬼胎或者满腹龌龊的人的气焰。从行善的动机来看,新闻中的主人公就是简简单单的为了行善而行善,或者是良心看不得别人无助,因而行善。但总归来看,行善的出发点并无私心。
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,坏事虽小,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,日积月累,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,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,成为可耻的罪人。道理不变,如果一个人一生好事无数,同样也会由量变引发质变的。勿以善小而不为,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,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心灵的高尚与否。小事是大事的基础,大事是小事的累积,轻视一件事的渺小,就不会做出震天地的大事来;轻视一滴水的渺小就不会有有浩瀚的海洋;轻视一棵树的渺小,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;轻视一砖一瓦的渺小,就不能盖好高楼大厦。千百年来,集腋成裘,聚沙成塔,垒土成山,纳川成海,积善成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俗话说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”,同样是“善小而为之,恶小而不为”的道理。
很多人都感叹:“在这个世界上,好人没好报”;也有些人说“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”。这些众说风云的事,总让人将信将疑,甚至有些人认为就算他干了怎样伤天害理的事都照样活的开开心心。而一些善良的人们遇到不公的事情就会埋怨老天不长眼,不教训坏人,也不帮助好人。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,行善只是因为心中有善,只要不去计较结果,那么也就是得到了行善最大的回报了。
行善只因心中有善,不以善小,最终好人会有好报。
发表日期:2009年09月07日
网友评论(0)
当前1/1页 首页 上一页下一页 尾页